你连接到什么样的人,什么样的人便造就你。
(资料图片)
作者:洞见yangtuo
作家张波在《高质量社交》中讲过一段话:
“人”字,一撇一捺,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深刻哲理。
你是一撇,只有找到认可你、扶持你的一捺,才能站稳、立住。
社交的意义,不是相互消耗,而在彼此赋能。
远离打压你的人,接近欣赏你的人,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能量。
01
打压你的人,让你内耗。在综艺《五十公里桃花坞》中,李雪琴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。
她有过一段非常抑郁的时期,因为肥胖,她一度被身边人嫌弃、打击。
在这种长期的精神摧残下,她开始自我怀疑。
她不敢穿裙子、不敢碰漂亮衣服,甚至骨子里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些美好的东西。
心理学专家曾奇峰说:一个持续被否定的人,无异于时刻在接受法庭的审判。
我们身边,不乏以打击别人为乐的人。
跟他们在一起,我们的自信心很难不被消磨。
作家李尚龙讲过他的一个朋友,朋友性格直爽,就是情商太低。
李尚龙不太注重穿着,朋友见了直接当众奚落:看你穿的那件衣服像捡破烂的,丑死了。
还没等李尚龙还嘴,她又说:不知道的以为你是劳改犯呢。
李尚龙心里很不舒服,但还是忍让着。
直到一次李尚龙兴奋地跟她分享剧本,不想她一开口又是:
“我觉得还是和我的期望差很远,我看了第一集就没兴趣看完了。”
听到这话,李尚龙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,他再也忍不住了,砰地一声挂断电话。
此后,两人再无来往。
后来,他在书中写道: 人生顺利“避雷”最好的方法,就是远离消耗你生命的人。
那些总看你不顺,想要打击你的人,就是在消耗你的情绪和精力。
与其被其内耗,不如一开始就将他们拒之门外。
就如当代编剧程晖所说:
“不要试图让打压你的人进入你的生活,这只会让你陷入一场必败的信心游戏。”
02
欣赏你的人,给你能量。1943年,杨绛的话剧《称心如意》一登上舞台,就获得极大赞誉。
可在此之前,杨绛从未进行过剧本创作。
而这一切的转折点,就是杨绛夫妇搬去上海时,结识了好友陈麟瑞。
陈麟瑞是戏剧界的泰斗,他发现杨绛有写剧本的天赋后,便鼓励其尝试。
刚开始,杨绛还有些不自信。
剧本初稿问题很多,故事虽有塑造性,但很多场景的掌控都需要调整。
陈麟瑞怕杨绛气馁,又勉励她继续创作,并给出明确修改方向。
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,杨绛信心倍增。
她再次提笔调整,剧本结构更紧凑,文字更引人入胜。
最后作品大获成功,杨绛也开始在戏剧领域崭露头角。
每个人都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。
贬低你的人,当你是废石;欣赏你的人,却能发现你的闪光点,给你动力和指引。
莫言刚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时,曾在小刊物上发表过几篇小说,但作品毫无反响。
他一度产生自我怀疑。
就在他想就此搁笔时,著名作家孙犁找到他,毫不吝啬地夸赞他。
甚至还特意写了一篇评论,说:
“去年的一期《莲池》,登了莫言的一篇小说,题为《民间音乐》。
我读过后,感觉写得非常不错,有艺术至上的味道。”
当时孙犁在文坛的地位,可谓一言九鼎。
得到他的肯定,莫言备受鼓舞,彻底打消转行的念头。
他一心扑在写作上,创作出了《红高粱》《食草家族》等作品。
史铁生说:“那些喜欢你的人,就像一盏灯,总在你走不动要趴下的时候,给你温暖,引你走出黑暗。”
接近他们,你便会积蓄源源不断的力量,冲破自我设下的桎梏。
03
远离消耗你的圈子,靠近滋养你的圈子。美国作家亨利·克劳德说:
“真正的连接关系,能调动你的心脏、思想、灵魂和热情。
坏的连接关系,却往往伴随着挑剔、打击、不满意和不支持。”
你连接到什么样的人,什么样的人便造就你。
好的关系给你滋养,坏的关系让你遭殃。
学会筛选,及时远离,才不致在错误的圈子里沉沦。
钢琴家肖邦很年轻的时候,便展现出了出色的钢琴演奏能力。
但他却一直得不到身边人的肯定,有人处处泼他冷水,有人认为他火候欠缺。
就连他请求最好的朋友联系剧场,也被其讽刺拒绝。
于是他果断远离家乡,开始周游欧洲各国。
从波兰辗转到巴黎,肖邦遇上了当时的钢琴大师李斯特。
两个人切磋一番后,李斯特对他的演奏惊叹不已。
他敬佩肖邦的绝世才华,不仅给他鼓励,还专门为他在巴黎剧院里举办了一场演出。
这场演出,让肖邦一战成名。
肖邦也在李斯特的推荐下,结识了柏辽兹、瓦格纳等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此后,几人经常一同出入音乐沙龙,探讨音乐创作。
虽然流派不一,但却给肖邦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激励和帮助。
《圈里圈外》中,有个很有意思的概念,叫“ 圈子修炼术 ”。
社交是个大圈子,套着无数个小圈子。
我们要做的,就是不断做圈子、跳圈子、转圈子。
与欣赏你的人结交,与同频的人同行。
选择滋养型的圈层,在其中获取能量,完善自我。
▽
郑州轻大教授李付庆说:人生,就是关系的交响。
没有人是一座孤峰,我们注定无法在各种关系中独善其身。
但我们却可以选择环境、选择圈子、选择与谁来往。
点个 赞吧 ,在欣赏你的人群中扎根,茁壮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