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之前的文章中,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我国各省之间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,例如河北省与河南省、山西省与内蒙古之间的区划变迁。今天,我们聊聊清朝统治时期,广西省与贵州省之间的区划调整。当年,出于各方面的需要,广西省的6个县,划入了贵州省管理,形成了贵桂两省的基本省界。那么,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
(资料图)
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5大自治区之一,位于我国的华南地区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前身是广西省,1958年3月,广西省更名为广西僮族自治区。1965年10月,又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。按照2020年的统计数据,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总人口达到了5010多万。在我国各个省级区划中,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区划,并不多。
2022年,广西的GDP总量达到了2.63万亿,处于非常不错的水平。目前,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了14个地级市,分别是:南宁市、柳州市、桂林市、梧州市、北海市、防城港市、钦州市、贵港市、玉林市、百色市、贺州市、河池市、来宾市、崇左市。首府在南宁市,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猛。尤其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,对南宁市拥有很强的带动作用。
当然,柳州市、桂林市的综合实力也非常强悍。近年来,广西积极发展水果和蔬菜种植。尤其是水果,成为了广西各地农民的基础产业之一。各地因地制宜,发展了各种类型的水果,例如甘蔗、荔枝、龙眼、西瓜、芒果、百香果等等,广西被称之为“水果王国。”广西属于亚热带气候,土壤肥沃,雨水充沛,阳光充足,很适合水果的种植。
2021年,广西果园面积1389.32千公顷,水果产量3121万吨,双双位居全国第一,超过了长三角四省市——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上海的总和。2022年,广西的柑橘产量超过了1770万吨,属于全国主要供应地之一。2022年广西粮食播种面积4243.95万亩,粮食总产量达1393.1万吨。
贵州省的南部几个自治州和地级市,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几个地级市相邻。不过,两地之间的省界,历经了几个阶段的调整和完善。在清朝统治的中期,由于各方面的原因,广西省的6个县,陆续划入了贵州省管理,最终形成了两个省之间的基本框架。今天,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。
在我国西南各地,生活着大量的土司部落,分散在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等等。从秦汉到明清,历朝历代对于西南土司们都没有太好的办法。只能采取册封、赏赐和相互牵制的战略,例如诸葛亮平定南中的过程中,七擒七纵孟获,就是因为需要安抚南中各部。
从秦汉到明朝,历代中原王朝都需要面对北方草原政权的巨大挑战,例如匈奴、柔然、鲜卑、突厥、回鹘等等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对于历代中原王朝来说,加强北部一线的防御力量属于重中之重。对于西南各地的土司,主要以安抚为主。因此,设立了大量的宣慰司、安抚司。朝廷赏赐各地土司们爵位和官职,土司们向朝廷效忠,并且缴纳一定的贡品。
一旦朝廷需要,西南土司们还能出兵助战。例如在明朝统治的后期,在东南抗击倭寇、东北抗击后金的过程中,朝鲜屡屡从四川、云南、广西等地,抽调土司兵,不远万里助战。不得不说,西南土司兵骁勇善战、悍不畏死。在江浙抗倭的第一线,广西狼兵让日本倭寇见识了“凶如猛虎恶如狼”的作战风格。在辽东战场上,四川土司兵让后金八旗精锐们,领教了川兵的厉害。
但是,土司们严禁朝廷官员进入自己的控制区。朝廷对于土司控制区内的耕地、矿产、人口等情况,并不清楚。各地土司们,形成了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半割据势力。一旦朝廷触碰了土司的利益,土司们就会发动联合叛乱。例如在明朝万历皇帝在位时期,贵州省的土司们,发动了著名的播州之乱。朝廷调集各镇的精锐部队,耗时多年,才平定了这次叛乱。
接下来,聊聊我国行省制度的形成。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,历经元明清三朝几百年时间的调整和完善,基本上形成了内陆各省的基本框架。在元朝统治时期,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。明朝建立以后,进一步完善和调整,出现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框架。
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框架,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,例如河南省、浙江省、江西省等等。在明朝统治时期,贵州省比当代的贵州省框架明显小得多。大家可以对比明清两朝的贵州省区划,贵州省的区划明显小了一大圈。17世纪中期,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,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。经过进一步的完善,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框架。
在清朝统治的前期,西南各省基本上沿用了明朝时期的区划方式,没有进一步改变。但是在三藩之乱的过程中,西南各地土司曾经出兵协助吴三桂。对于西南土司问题,清朝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和办法。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时间内,基本铲除了一系列的外部威胁。1722年,69岁的康熙皇帝去世。
随后,45岁的雍正皇帝上台以后,开始腾出手来治理各方面的内部问题。雍正皇帝先后提出了摊丁入亩、火耗归公、乡绅一体交税纳粮等一系列政策,有利于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,同时增加了国库的收入。例如清朝国库的储备银,在雍正朝后期,增长了2倍多。
对于西南地区的土司们,雍正皇帝非常头疼。此时,长期在西南地区工作的鄂尔泰,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从这一时期开始,鄂尔泰逐步成为了雍正皇帝的三大心腹宠臣之一。鄂尔泰考察以后,先后上奏了《敬陈东川事宜疏》和《改土归流疏》。认为“西南土司,虽依例输粮,其实占据私享者不止十数倍……自元迨明,代为边害。”
雍正皇帝非常赞赏,任命鄂尔泰为云南巡抚,随后,鉴于西南地区的特殊性,直接加封鄂尔泰为云、贵、桂三省总督。不得不说,雍正皇帝是一个喜欢打破常规的皇帝。鄂尔泰到任以后,为了全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,采用了萝卜加大棒的办法。对于那些主动接受改土归流的土司们,愿意效忠朝廷的,给予爵位、赏赐,并且保留土司们财产和耕地。
土司们的杰出子弟,还能在朝廷为官。同时,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土司们,鄂尔泰调集各地官军,全力围剿。在工作过程中,鄂尔泰发现贵州、广西交界地区的情况非常复杂,难以管理。
经过反复考虑以后,雍正5年,1727年,鄂尔泰上奏雍正皇帝,请求把广西省的荔波县和广西红水河、南盘江以北的区域,划入了贵州省管理。那么,这片区域到底有多大呢?大概包括了红水江以北的长坝、桑郎、罗斛等十六里、西隆州之罗烦、册亨等四甲半零二十一寨等地,涵盖了荔波县和周围大片地区。
对于宠臣鄂尔泰的请求,雍正皇帝并没有拒绝,直接批准了鄂尔泰的建议。上述大片地区划入贵州省以后,贵州省在这一区域的基础上,组建了永丰州。后来,更名为贞丰州。1912年,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,贞丰州被撤销,在其原有框架的基础上上,陆续组建了贞丰县、罗甸县、紫云县、关岭县、望谟县等5个县。
再加上当年划入贵州省的荔波县,等于总计6个县的区划框架,从广西划入了贵州省管理。直到现在,上述6个县人们的口音、风俗、传统等各个方面,仍然与广西各地非常接近。
对于鄂尔泰的工作,雍正皇帝非常满意,屡屡在奏折中夸赞鄂尔泰:“是,当之极,实慰朕怀……朕心中嘉悦,竟至于感矣,有何可谕,勉之……若是如此,妙不可言……是极,通极,当极,此朕之本意,谆谆告诫近边督抚者不计其数矣”等等。
1732年,鄂尔泰被提拔为军机大臣、领侍卫内大臣。即便是在乾隆皇帝上台以后,鄂尔泰仍然是乾隆皇帝的重臣。对于鄂尔泰,乾隆皇帝的评价非常高:“当日……鄂尔泰、田文镜、李卫皆督抚中为皇考所最称许者,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,李卫又不及鄂尔泰。”
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,还有很多。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,和大家慢慢聊。